全國高校科技創新暨優秀科研成果獎表彰大會在京召開
7月12日,全國高校科技創新暨優秀科研成果獎表彰大會在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出席大會并講話,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巖主持會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竇賢康,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鐘志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愛華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新時代十年來,教育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不斷加強黨對高校科技工作的領導,推動高校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實踐證明,中國高校科技戰線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創新中不懼艱險,高質量完成了時代賦予的重任。
會議強調,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一體部署,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發出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動員令,中央政治局今年以來五次集體學習中有三次都和高校科技工作密切相關。這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加強高校科技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深刻領會和把握世界強國興起的規律,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核心競爭能力的戰略基礎,擔負起高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要深刻領會和把握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發展的規律,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高校發展、推動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核心課題,在基礎研究領域不斷產生重大原創突破,通過關鍵技術核心攻關在支撐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貢獻,抓住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變革重要機遇,在新的人才中心和科學中心形成過程中成為引領者、開拓者、實踐者。要深刻領會和把握強國建設的規律,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定教育自信,深入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兩個先行先試”,解決當前高校在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短板和問題,回答好“強國建設、高教何為”這一時代課題。
會議指出,到2035年,高校科技創新要成為支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的核心力量。一要著力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水平,凝練重大和關鍵科學問題,堅持深入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加強前沿科學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加快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突破。二要全力加強有組織科研攻關,主動回應國家急迫需求,解決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三要培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主動與國家經濟領域對接,深入實施“百校千項”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計劃,切實加強技術轉移轉化。四要提高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戰化水平,建立國家科教融合創新特區,全面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質量。五要加強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建設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和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實施好國際大科學計劃。六要構建完善健康的學術生態,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
會上,吳巖宣讀了《教育部關于2021、2022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4位獲獎代表、“時代楷模”萬步炎、清華大學、南昌大學和上海市教委作交流發言。教育部有關司局和直屬單位負責同志,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部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負責同志參加會議。部分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代表列席會議。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本站轉載本文的目的在于宣傳和傳遞更多信息,以上內容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涉及到相關政策請以原文內容為準,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來源鏈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307/t20230712_1068578.html
上一篇:矢志報國,在成都大運會上成就夢想
下一篇:教育部召開直屬機關警示教育會